[關於自信] 
 昨天聽了一場廣播,講者有很特別的經歷。幾年前他曾經是遊民,露宿街頭、睡在車內好幾月,但他從改變身體開始,現在則是一家專門訓練健身教練一年有上千萬營收的總經理。他提到「自信」這件事,他說:#自信是結果,不是條件。
  咦?怎麼跟我認知的不太一樣。
 我一直把自信當成特質,或是一種心理狀態。
 舉例來說公眾演講這件事,好像就是「有自信」的人做得比較好,或是面試前我們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,拿出「最有自信的一面」。但是,這樣追求自信的方式,要嘛做不到(我覺得我天生沒有自信,所以我口條很差)或是好像是暫時硬ㄍㄧㄣ出來的(面試完後還是覺得自己剛剛不夠有自信,而且更慘的是評審也看穿我不堪一擊的“假自信”面具!)
 他說,自信不是這樣來的。我們必須先採取行動,”然後”自信隨之而來。不是相反的順序。
 讓你變成更有自信的三個步驟(適用於任何領域):
 1. 管他三七二十一,做那件事就對了(公開演講、學新語言、下廚、寫程式、研究新技術、跳舞…),不管它看起來多麽的令人害怕。
 2. 享受你自己做這件事時所發現新的收穫 。
 3. 下次你再度嘗試這件事,它就沒那麼恐怖了。
 幾年前,我對烘培一無所知,每次嘗試每次都很害怕,害怕失敗。但好險沒有因此而放棄,持續試做、閱讀,慢慢地覺得自己對於食譜掌控的能力有進步,在這方面越來越有自信了。聽到這個觀念後,頓時覺得「對耶!真的是這樣」,至今我對於公開演講仍缺乏自信,因為我總是逃避它們 。記得之前聽過補教名師徐薇講她童年的故事。她父親在她小的時候,動不動在親朋好友聚會時要求她在大家面前演講、分享他今天做了什麼事,這樣的”訓練“造就了他在講台、螢幕前的穩健的台風,雖然那時候她最討厭父親的這個要求,現在卻充滿感恩。
 獻給覺得需要自信的你:行動讓你獲得自信。不是相反順序。